为确保新学期《微观经济学》教学工作平稳起步、高效推进,9月1日上午,数字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齐聚教学楼314,以“课程进度科学规划”与“开学第一课精心设计”为核心,开展专题集体备课活动,为新学期教学质量筑牢基础。
在课程进度安排研讨环节,全体教师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、学生先修知识基础及学期教学总时长,逐章拆解教学内容,形成了“分层推进、重点突出”的进度方案。最终确定:第1-4周聚焦“供求理论”“弹性理论”两大基础模块,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习题同步巩固,帮助学生搭建微观经济学核心框架;第5-11周深入“消费者行为理论”“生产者行为”“成本理论”等核心章节,每章搭配相关案例,强化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衔接;第12-16周推进“市场结构”教学,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热点,拓展教学维度;针对“边际分析”“垄断厂商均衡”等学生易混淆的重难点,教师们约定提前制作可视化教学课件,通过图表对比、数值演算降低理解难度。

此外,开学第一课设计是本次备课的重点议题。教师们围绕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建立专业关联认知”展开多轮讨论,最终确定“三维度”授课思路:一是“破题导入”,以“为什么要学微观经济学”为切入点,结合“企业定价策略”“价格波动对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影响”等贴近生活的案例,让学生直观感受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;二是“框架梳理”,用“经济现象—理论解释—专业应用”的逻辑线,拆解学期教学内容,明确各章节学习目标与考核要求,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规划;三是“互动引导”,设计“你观察到的身边经济现象”小讨论,鼓励学生结合暑期见闻分享,如家乡农产品价格变化、跨境直播电商消费体验,从生活场景切入建立对经济学的初步认知,同时预留“课后小任务”——让学生搜集一个微观经济案例,为后续课程学习埋下伏笔。此外,教师们还统一了开学第一课的课件风格与互动环节时长,确保课堂节奏紧凑、氛围活跃。

此次集体备课既明确了新学期《微观经济学》的教学节奏与方向,也通过共同打磨开学第一课,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后续,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将持续依托集体备课机制,不断优化教学方案,助力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,提升经济分析与实践应用能力。